人工格柵
污水中常含有較大的固體物,為防止水泵及管道堵塞和減輕后續(xù)處理構筑物負荷,保證處理系統正常運行,在車間污水至調節(jié)池前設人工格柵池一座,安裝人工格柵,格柵間距為5mm,安裝角度為60°,固體物有人工定期打撈。
調節(jié)池(磚砼結構)
由于車間污水來水量波動較大,水質也不均勻,必須設有足夠調節(jié)容量的調節(jié)池,以保證進入后續(xù)設備處理的污水水量水質穩(wěn)定,以取得預期處理效果。一般污水在調節(jié)池內的停留時間為6-12小時,本方案對調節(jié)池的水量停留時間按9小時設計。
混凝池與初沉池(磚砼結構)
生產污水經過提升泵進入混凝池,一般情況下,該池根據污水水質投加任何混凝劑。進行投加混凝劑后,污水經過混凝池后自流初沉池,沉淀池起固液分離的作用,上層污水進入厭氧池,沉淀污泥定期排放至污泥池。
水解池(磚砼結構)
初沉池的污水自流至水解池,一般設計停留時間8小時,水解池是利用水解菌的新陳代謝,將污水高分子有機物,降解為小分子,同時將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機物轉化為無機鹽類,進一步提高其可生化性,同時降低生化處理動力。
生物接觸氧化池(磚砼結構)
污水經水解處理后自流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生物接觸氧化池是一種較成熟、常用的好氧生物處理技術之一,內置軟性填料和彈性填料,該填料比表面積大,水流特性較穩(wěn)定,易掛膜,是生物膜生長的理想場所。
混凝池與二沉池(磚砼結構)
經過生化后的污水自流進入混凝池,一般情況下,該池不需投加任何混凝劑,這是在生物處理裝置在培菌階段或工廠水質變化的情況下進行投加混凝劑。污水經過混凝池后自流二沉池,二沉池同樣起固液分離的作用,上清液自流排放,沉淀污泥定期排放至污泥池。
污泥池干化池(磚砼結構)
沉淀池的污泥用排泥泵抽至污泥干化池內干化,污泥在污泥干化池內進行固液分離,泥餅外運填塘和焚燒,濾液回調節(jié)池。